【陕西】齐超:创文-—精神文明的巅峰
作者简介:齐超:1982年生,祖籍陕北吴起二道川阳台,自幼分别生活在吴起农行家属院(1980年代),吴起机械厂(1990年代),吴起城关小学家属楼(2000——2008年),2003年定居上海,地产策划人、城市研究者,2003年至今服务了绿城、绿地、中海、万达等开发商及政府企业,热爱写作,仍默默行进在路上。格言:生活的每一天,都代言着未来!个人微信号:qichao19820506。
《2020创文
-1-
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,特指精神财富,如文学、艺术、教育、科学,文明涵盖了人与人、人与社会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。它的主要作用,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;二是维护公众利益、公共秩序(例:物质文明、精神文明)。
在物质文明初步繁盛的今天,朋友说:
精神世界冲刺新高度才是创文精髓。
生命,
本无色,
因合融了灵魂,
彰显其美丽。
生命,
本无形,
因注入了思想,
彰显其内涵。
生命,
本无味,
因纳入了坚毅,
显彰其力量。
真正的文明,
不刺激你的视觉,
而是唤呼你的灵魂,
让你怦然心动!
-2-
吴起,高原上的明珠。
我们的文明流传久远,在63.5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传颂。
我们的文明激荡,在黄河流域浮动。
我们的文明广阔,从秦直道到边塞长城。
我们的文明恒久,从烽火台到长征英雄纪念碑。
我们的文明浪漫,烈酒浇灌、热血沸腾。
我们的文明宽容,守护家园,也放之四海。
我们的文明新生,人人热爱新天,奋斗不竭。
-3-
1997年前在家乡,到处是裸露的黄土,千沟万壑、满目苍凉,风一吹,沙尘四起,让人睁不开眼睛,春天的沙尘暴让人揪心,夏天的洪水滔滔总将人从梦中惊醒。
短短十来年后,再回故乡,高原已经郁郁葱葱。不仅仅是吴起,从更大的范围看,北至内蒙古乌审旗,南至黄土高原的南端铜川,往日的黄土高坡基本上被绿植覆盖。
那种激情始终弥漫,我的前方仿佛是个战场,我的吴起在薄雾中伤感启航,带着无尽的期待,在某个黄昏回到县城,灯火照亮着街道,人们悠闲地漫步,晚风轻轻抚慰脸庞。
那种感恩始终弥漫,夏天的风总是舒缓,在广袤的农村,在一天的劳作之后,牛羊回圈,夫妻团聚,孩子听话,歌声响起,黄昏的十字马车里又熠熠生辉。
也许再过一些年,黄土高原将彻底消失,成为历史名词。这其中固然有人类的积极作用,更重要的是中国西北地区气候从干旱到湿润的整体逆转。据说,400毫米降水线正以每年150公里的速度向北移动,就连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都开始闹水灾。西北地区极有可能恢复至隋唐或西周时期的湿润气候。
或许国运真的来了,我们见证的不仅仅是历史,更是地球气候变迁的重要节点。
-4-
我们曾经粗放的过去,渐渐进步。
我们繁冗的世俗礼仪,渐渐减负。
我们的不良习俗,渐渐更新。
我们的酒肉之夜,渐渐被清茶一杯代替。
我们不再对老婆孩子大呼小叫。
我们对父母更多了一份耐心和倾听。
站在,我们寻访文明的巅峰前夜,不应该忘记那些被侮辱和被遮蔽的群体。
不应该忘记那些农民。
他们生产了粮食,让我们的文明得以继续。
不应该忘记那些毡匠、福利厂职工、手工业者。
他们生产了生活用品,让我们改善品质。
不应该忘记那些演员、戏匠。
他们生产了秦腔和喜剧,让我们在繁忙的劳动中放松一刻,获得精神的享受。
不应该忘记那些进城务工的人。
他们建筑起了高楼,做好了装修,让我们安居乐业,窗明几净。
不应该忘记那些女性。
我们的母亲、姐姐,广大的女性为社会、家庭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。她们总是起床很早,忙碌早饭,送孩子上学,晚上辅导孩子学习。她们总是休息得很晚,洗衣忙家务。
不应该忘记我们的父辈。
不应该忘记我们父辈曾为了后代的福祉进行过不止一次的奋斗、拼搏,获得粮食,养活全家。
在与自然搏斗的年间,在社会上不易的生存,他们有过眼泪、有过辛酸,他们为了家庭,把泪往肚子里吞,支持家庭走到今天。
不应该忘记我们的祖先。
不应该忘记我们的先贤,给我们耕耘的这块美丽的土地,让我们得以繁衍,后代延绵。
不应该忘记……
创文,是一次自省,是一次总结,是一次感恩。
愿你眼里总有星辰与大海,心中总有激动与感动。
-5-
吴起,2020年的新气象——
在大街上,闯红绿灯的少了。
在大街上,乱扔垃圾的少了。
在超市里,大声喧哗的少了。
在餐馆里,浪费饭菜的少了。
在黄昏的广场,人们跳舞,舞蹈里是对新时代的赞美。
在家里,夫妻体谅,孩子听话,这是对新时代的回应。
-6-
从太空看,地球只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淡蓝的黯淡的蓝点。宇宙如此浩瀚,我们能在这个蓝点中相遇,不能不说是一种造化,我们相互拥抱吧!
这是文明的前奏。
编辑:胡敏
上一篇:【陕西】张学光:下雪了
下一篇:返回列表
大家都在看
推荐阅读